食品消毒殺菌的管理誤區
- 發布時間:2020-06-02
- 發布者: admin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620
所謂慣性管理,即企業主們總以為保障食品不受微生物的污染,做到:1、原輔料控制,2、加工過程的控制,3、工藝流程設計,4、原料庫、輔料庫、成品庫的三庫控制,5、人員衛生控制,6、硬件環境改造。但結果呢,微生物超標的現象依然存在。問題出在:除了慣性管理,還需要學習更專業殺菌技術,多數企業忽略了生產時動態持續的空氣消毒,傳統的殺菌方式剖析如下:
常用方式一、紫外線燈照射殺菌: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安裝簡單,使用方便,在食品行業中應用廣泛。由于紫外線燈對人體有害,所以只能在靜態(無人)的情況下使用,實際生產時為細菌二次污染食品的提供機會。紫外線燈還有一個弊端,有效輻照距離為1.5米,開啟時空氣中大部分細菌、病毒只是暫時擊暈(隱藏在0.6M以下或輻照距離外),并未完全殺死;關閉時,待人、物流動后被擊暈的細菌、病毒會反彈,使空氣浮游菌數量更高。
常用方式二、藥物噴灑滅菌:如過氧乙酸、次氯酸鈉等,對微生物有較強的滅殺作用,成本低廉。因強烈的氣化作用,刺激性很強,只能在靜態(無人)的情況下使用。多數出口食品企業也不在用噴灑方法滅菌,主要原因是極易造成二次污染。化學試劑易在食品中殘留,對作業人員的皮膚、神經系統、腸胃及呼吸道也有影響,長期容易患毒害性職業病。
常用方式三、臭氧:對有害細菌殺滅有特效,可以減輕車間內的異味,使用面比較廣,其殺菌效果取決于車間濕度及臭氧濃度大小。在靜態(無人)的狀態下使用,對器具、設備有氧化、腐蝕作用。由于臭氧會造成人的神經中毒、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等危害,建議消毒后將門窗敞開2-3小時臭氧散盡后,人員再進入車間;生產時,同樣無殺菌設備在工作。
常用方法四、潔凈室,采用初中高效三級過濾方式濾塵,同時補充新風,但高效過濾及通風系統本身不具備殺菌功能,殺菌尚需配合臭氧裝置。目前,潔凈室無法在食品行業普及(保健食品除外),原因如下:1、潔凈室造價高、耗電大、易損耗品更換頻繁,運行成本大;2、現有食品企業多為老式廠房,改造成本大,搬遷或重建時則報廢。因此,無塵潔凈室對諸多企業而言成了一種擺設,一種形象工程,只有上級檢查時才開啟。
通過以上常用方法比較,得出如下結論:傳統的殺菌方式,不能實現在有人狀態下的持續動態消毒,導致消毒的中斷;保障食品不受微生物二次污染,需要人機同場作業的動態空氣消毒方式,即人和消毒設備同處一個車間內,在工人操作的同時,使用消毒設備同步對空間進行消毒。而傳統的在生產過程中,完全是靠人員的避免,特別是在易感染微生物的散熱間及包裝區域,無任何有效的動態殺菌保障措施。可能很多企業已經意識到動態同步殺菌的重要性,可是在技術上也無法去實現。
空間體積、車間環境、溫濕度、密閉度等實際情況量身定制。且量身定制的動態殺菌產品購買價、運行成本,比傳統產品還要便宜,有效消除使用方法和外界因素對動態殺菌效果的影響:
一、食品動態消毒機:預防空氣中細菌二次污染食品,其原理為采用雙極等離子體靜電場對細菌擊破與分解,再組合藥物浸漬型活性炭、靜電網、光觸媒裝置等組件進行二次殺菌過濾,經過處理的潔凈空氣大量快速循環流動,使受控環境保持在“無菌無塵”標準。
二、自動感應手消毒器:預防手部細菌二次交叉感染,其原理為免接觸感應式的工作方式,將75%的酒精加入設備內,通過高壓循環噴霧系統將酒精快速、均勻的噴灑在手部、臂部,有效殺滅手部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