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如何消毒?人民幣消毒柜
- 發布時間:2020-03-16
- 發布者: admin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846

針對錢幣沾染的細菌、致病菌情況,我公司研發出能有效殺滅沾染在錢幣上的細菌、致病菌設備,下面將從這些關鍵詞中進行介紹:人民幣上沾染了哪些細菌、致病菌;人民幣消毒方法;人民幣消毒的必要性;人民幣消毒設備;人民幣如何消毒?
核心提示:香港城市大學研究顯示,每張人民幣平均含菌量17.8萬個,5角、1元、1角面額的紙幣,每張附帶的菌數更高達1800萬個,在亞洲眾多幣種中“鶴立雞群”。人民幣在流通過程中接觸人員眾多,層次復雜,已成為致病細菌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錢幣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日常中的各種交易大都需要借助錢幣完成,所以錢幣表面的衛生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錢幣流通性強,流通過程會經多人轉手,接觸多種環境,所以往往會沾上很多致病細菌,這些細菌的數量、種類會因地區、錢幣類型、錢幣面值而有所差異。

香港城市大學研究顯示,每張人民幣平均含菌量17.8萬個,5角、1元、1角面額的紙幣,每張附帶的菌數更高達1800萬個,在亞洲眾多幣種中“鶴立雞群”。人民幣在流通過程中接觸人員眾多,層次復雜,已成為致病細菌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
北京化工大學對北京市人民幣污染狀況調查發現,不同的錢幣上細菌數差異很大。一張1元紙幣*干凈的有2600個細菌,*臟的細菌數為180萬個,呈“良莠不齊”狀。而10元紙幣整體要比1元攜帶的細菌數少,因為鈔票面值越大流通機會越少,沾染細菌數也較少。
健康專家對錢幣上的細菌做了詳細的檢測,結果顯示,由于反復使用,多數錢幣都會受到細菌污染,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沙門氏菌是錢幣上*常見的細菌。
錢幣上*主要的細菌是大腸桿菌。大腸桿菌本是人體腸道內一種常見的細菌。正常情況下,多數大腸桿菌與人體是互利共生的關系。只有在機體免疫力降低、腸道長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況下,大腸桿菌才會致病,移居到腸道以外的地方,例如膽囊、尿道、膀胱、闌尾等地,造成相應部位的感染。錢幣上的大腸桿菌多來自糞便,會隨著錢幣的流通進行繁衍和傳播,造成致病性感染。
在不干凈的食物中,往往含有沙門氏菌,人們在購買這些食品時,很容易將食品上的沙門氏菌沾到錢幣上。沙門氏菌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致病沙門氏菌能引起人體腸胃食物中毒,導致胃腸炎、傷寒和副傷寒。這種細菌在外環境中的生存能力很強,在錢幣這種適宜環境中,沙門氏菌甚至能生存幾個月。當人體抵抗力較弱時,致病沙門氏菌便會引發疾病。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錢幣的衛生狀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了鈔票處理中心,定期對人民幣進行除臭、滅塵、滅菌處理,以提高人民幣的清潔度。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要盡量保持錢幣衛生,另一方面也要預防錢幣細菌感染,養成良好的錢幣使用習慣。
針對錢幣沾染細菌的情況,井泉環保科技研發出有效殺除沾染在錢幣上的細菌、病菌的人民幣消毒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