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環境消毒誤區
- 發布時間:2020-05-26
- 發布者: admin
- 來源: 本站
- 閱讀量:740
另外,消毒次數和消毒強度不夠,不能進行定期預防性消毒,就不能有效減少和控制飼養環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數量,就有可能暴發疫病。所以未發生疫情也應做好消毒工作,并且貴在堅持,持之以恒。
已經搞好消毒就不會再發生傳染病消毒預防是疫病防治的關鍵措施之一,但不是唯一措施。有許多消毒工作存在消毒盲區,即使再嚴密的消毒措施也很難徹底消滅病原微生物,切斷傳播途徑,病原體仍可以通過空氣、飛禽、老鼠等媒介進行傳播。因此,除了進行嚴密的消毒外,還要有計劃地進行免疫接種和藥物預防。
隨便使用哪種消毒劑都可以做好消毒工作,消毒劑能殺菌就行,能否殺病毒無所謂消毒效果的好壞與使用的消毒劑有直接關系,許多消毒劑都有不同程度的消毒缺陷,要么不穩定,消毒作用時間短,要么殺菌能力強,但對病毒無效。如廣泛使用的季銨鹽類消毒劑雖然有很強的殺菌能力,但因為沒有殺病毒的能力,因而成為有缺陷的消毒劑。
所以評價消毒劑好壞不能單看它的殺菌能力,而是要看它有沒有殺菌、殺病毒的綜合能力。
消毒濃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消毒濃度是決定消毒液殺菌(毒)力的首要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也不是濃度越高越好,如96%以上酒精不如70%酒精的殺菌效果好。影響消毒效果的因素很多,要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和消毒目的選擇不同的消毒劑,選擇合適的濃度和消毒方法等。消毒劑對動物多少有點影響,濃度越高對動物越不安全,搞好消毒工作的同時還應時刻關注動物的安全。
只要按推薦濃度使用,就能保證消毒效果雖然消毒濃度夠了,但在使用時常常忽視消毒藥的用量。如果使用的劑量不夠,就存在消毒的盲區,消毒效力就不會均勻,只能是不完全的消毒。在使用合理消毒濃度的同時,還應充分地濕潤被消毒的物體,這樣才能保證消毒效果。
臭氧如何處理養殖用水
用自然生物處理水產養殖水體主要有濕地、穩定塘和土地處理系統等,其優點是處理含氮和磷的水體,能達到比較徹底的處理效果。非集約化水產養殖的自然水域本身是一個典型濕地系統,具有良好的自凈能力,只要合理利用和加強其自凈能力,會有良好的環境效應和經濟效應。魚塘水生生態系統本身有很強的凈污能力,在水產養殖水體的處理中完全可以利用魚塘對污染物的凈化能力來凈化污水。
臭氧在水中分解的中間物質羥基自由基(OH),具有很強的氧化性,可以分解一般氧化劑難分解的有機物。因此, 用臭氧處理廢水,既能夠迅速滅除細菌、病毒和氨等有害物質, 又能增加水中溶解氧, 從而達到凈化養殖廢水的目的。有資料報道, 臭氧在魚蝦養殖中應用效果顯著,日本伊騰慎悟用臭氧處理海水研究表明,海水中99 9%各種細菌可被臭氧消滅。臭氧與生物濾池結合, 出水中溶解氧含量高,回用可以提高養殖密度。
水產養殖廢水的循環利用工藝流程-進行水處理裝置有多種,其結構各不相同,其工藝流程也不一樣,下面有幾種幾種典型的流程。魚池排水→集水池塘→氧化池→沉淀池→增溫增氧池→魚池回用,這種工藝流程中氧化池為生物轉筒;魚池排水→沉淀池→升流式生物濾池→淋水塔式增氧→加熱、消毒→魚池回用,可以去除99%氨氮,新鮮水/回用水為1/9;魚池排水→充氧→升流式石灰巖濾池→沉淀池→增氧→回用,其中新鮮水/循環水為1/5;魚池排水→升流式碎石濾池→降流式碎石濾池→增溫池→回用;魚池排水→集水池→升流式沸石濾池→降流式沸石濾池→補充新鮮水、調溫→魚池回用。根據生態設計的基本原理和水產養殖環境工程技術,劉長發等[17]研究認為以水產養殖系統零污水環境排放為目標,可以對水產養殖系統進行生態工程和生態工藝設計,開發一個典型的零污水排放工廠化復合水產養殖系統。